水花:是指由鱼卵孵化的小鱼,叫水花、水花苗,也叫鱼苗、鱼花、也称为海花。欢迎访问水花网,鱼花网,为爱鱼者免费提供鱼之分类,习性,喂养等信息!

鱼花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咸水鱼 > 大型鱼

大型鱼

腔棘鱼 coelacanth qiāng jí yú

发布时间:01-21 大型鱼 阅读编辑:渔者
腔棘鱼 coelacanth qiāng jí yú 腔棘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Rhipidistia)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在某些分类系统中,腔棘鱼和扇鳍鱼均被认为隶属总鳍亚纲(Crossopterygii)内之不同目。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文章源自鱼花网【www.fishbkw.com】-https://www.fishbkw.com/b/235.html
腔棘鱼 coelacanth qiāng jí yú
中文名腔棘鱼 腔棘目
拉丁学名coelacanth亚目
别名兰丝玛丽亚,矛尾鱼,空棘鱼,拉蒂迈鱼腔棘鱼科(矛尾鱼科)
动物界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脊索动物门矛尾鱼属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分布印度洋的深海中
亚纲肉鳍亚纲汉语拼音qiāng jí yú 
说明:该表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渔者|编辑整理!

腔棘鱼coelacanth,腔棘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近缘但已绝灭的扇鳍鱼亚目(Rhipidistia)的种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在某些分类系统中,腔棘鱼和扇鳍鱼均被认为隶属总鳍亚纲(Crossopterygii)内之不同目。腔棘鱼最早出现于3.77亿年前衍化形成,当时在地球上极其丰富。腔棘鱼(Coelacanthus)化石发现于二叠纪末期(2.95亿年前)到白垩纪早期(1.44亿年前)。腔棘鱼属与其他同类鱼一样,骨化程度较低,表现出脱离早期淡水环境而转向海洋生活方式的一般趋向。腔棘鱼长期被认为约在6,000万年前即已灭绝,而1938年却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网捕到一条现生种类——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在悬赏征集之下,1952年在科摩罗(Comoros)群岛捕得第二尾(命名为Malania anjouanae,可能与矛尾鱼是同一种)。以后又在这一地区捕到另外几尾。后来发现,这类鱼已早为岛民所熟悉,其肉盐腌晒干后可吃,粗鳞用作研磨料。

腔棘鱼除了体型庞大外,还能活很长时间——可能接近1个世纪。 [2]  腔棘鱼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雌性腔棘鱼要到50多岁时性成熟,而雄性腔棘鱼要在40岁到69岁之间性成熟。 

 雌鱼一次怀孕可持续至少5年。

腔棘鱼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Coelacanth, a general term for some leaf fin bony fishes of the order Crossopterygii. The related but extinct species of the suborder rhipidistia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ancestors of terrestrial vertebrates.


外观特征

腔棘鱼亚目(Coelacanthini)一种硬骨鱼(bony fish)。一度被认为已灭绝6000万年。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域发现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之后又发现一些活的腔棘鱼。鱼体很重,长1.5米。头短,鳍呈肢状,可在海底爬行,以其他鱼为食。目:总鳍鱼目(Crossopterygii)。

物种学史

很古老的鱼种,可追溯到4.0亿年,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腔棘鱼,于1938年重新发现。

1938年的一天,在南非东伦敦附近的海面上,一艘拖网渔船捕获到一条奇特的鱼。这是一条长约两米左右、泛着青光的大鱼,鱼鳞像铠甲一样布满全身,尖尖的鱼头显得异常坚硬,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它的胸部和腹部各长着两只与其它鱼类比起来既肥大又粗壮的鱼翅,看上去就像野兽的四肢一样。遗憾的是,渔民们对这条样子奇特的鱼并没有给予特殊的“照顾”,而是将它和别的捕捞物混在一起运回港口,堆放在码头上。

此时,在东伦敦博物馆工作的拉迪玛女士正巧路过码头,当她看到这条鱼时,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她对从未见过的还长着“四肢”的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从挎包里取出笔记本将这条鱼的形状画了下来。回到家里,拉迪玛女士找出了所有关于鱼类的藏书,但无论是有关这条鱼的名称、图鉴及说明等一概没有查到。她又来到了图书馆,希望能找出答案来,可翻遍了馆藏的所有专业书籍和鱼类图鉴,竟然没有找到有关这条鱼的一点线索。一无所获的结果,更激发了拉迪玛女士要搞清这条鱼的来龙去脉的决心。于是,她给南非著名的鱼类学家史密斯教授发出了一封信,还附上了自己画的草图,向教授请教。


当收到信的史密斯教授看到那张鱼的草图时,竟然失声惊叫起来:“这不是腔棘鱼吗,这是古生物腔棘鱼呀!可它已经绝迹几千万年了,难道还有存活下来的?这太不可思议了!”教授立刻给拉迪玛女士发去了电报:这种鱼很像是古生物腔棘鱼,我马上去你处,请务必妥善保管好那条鱼。发完电报,激动不已的教授立即驾驶着汽车向东伦敦飞驰而去。

难怪拉迪玛女士查遍了所有资料也没有找出结果来呢,原来,这种样子奇特的鱼叫做腔棘鱼,在三亿年前曾经繁盛一时,可当它在从海洋动物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不知什么原因,已经生出四肢的它又回到了海洋中生活,而且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绝迹了。人们今天对腔棘鱼的了解都是从化石上得到的,并且相信:腔棘鱼已经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了。

当史密斯教授风尘仆仆地赶来时,眼前的景象令教授大失所望: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些鱼骨头、肥大的鱼翅和仍然泛着青光的鱼鳞——接到教授的电报后,拉迪玛女士飞也似地向码头奔去,遗憾的是,渔民们已经把那条鱼吃掉了。

刚才还是兴高采烈的史密斯教授,现今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五百多公里长途跋涉的疲劳也一下子涌了上来。虽然骨头、鱼鳞、鱼翅保存了下来,对研究腔棘鱼有一些帮助,可却失去了完整的研究对象啊!教授肯定了这条鱼就是过去只能在化石上见到的腔棘鱼。他认为至少有一条鱼还存活着,因为仅仅一条鱼经过数千万年的变迁而存活下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才能存活至今。可其它的腔棘鱼又在哪里呢?

史密斯教授马上印制了大量的传单,上面配有腔棘鱼的图像,并用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写着:“如有发现此鱼者奖励100英镑”,在非洲的大西洋,印度洋沿岸广为散发。教授自己也乘上渔船亲自寻找,向渔民们调查和宣传。虽经千辛万苦、想方设法,但依然没有见到腔棘鱼的踪影。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全世界都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寻找腔棘鱼的事情也被人们渐渐地淡忘了。而史密斯教授并没有忘记,更没有灰心,当漫长的战争刚刚结束,他马上又开始了寻找腔棘鱼的工作。

又经过了多年的苦苦搜寻,仍未发现腔棘鱼的线索。这时,已是1952年的12月了。那么,史密斯教授为什么这样不遗余力地寻找腔棘鱼呢?我们知道,陆地上的动物都是从海洋里进化来的,像鱼那样的没有四肢的水生动物在向陆地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已经生出了四肢却又返回到海洋里生活,科学家们将这种水生动物称作“腔棘鱼”。如果我们将在海洋中生活的鱼类向陆地动物进化的经历比做青蛙成长的过程的话,那么腔棘鱼恰好相当于生出四肢的蝌蚪。史密斯教授认为:找到了腔棘鱼,很可能就找到了打开生物进化之迷大门的钥匙。

难道腔棘鱼真的已经灭绝了?而当时发现的那一条就是*的一条了?就在教授近乎于绝望之时,一封来自远方的电报送到了他的面前:“我们捕到了像是腔棘鱼的鱼,盼望您的到来。”电报是科摩罗群岛的渔民发来的。惊喜万分的教授赶忙向南非政府求助,乘坐着军用飞机向科摩罗群岛飞去。千真万确,这就是教授梦寐以求的腔棘鱼:这条身长一米五十公分、体重五十八公斤的“活化石”被注射了福尔马林后又用盐腌了起来,正在等待着教授的到来。

晚上,仍沉浸在激动和喜悦中的史密斯教授将装着腔棘鱼的箱子摆在自己的床边----经过了漫长的十四年的苦苦寻找,今天终于有了结果,夙愿已偿的教授感慨万千,一夜未眠……

形态特征

现代腔棘鱼是矛尾鱼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鱼,因鳍棘中空故名。体型大于多数化石种。是凶猛的掠食者,体粗重而多黏液,鳍呈肢状,行动灵活。颜色鲜艳,易于区分。

栖息环境

人们陆续发现了很多条活的腔棘鱼个体,证实至少还有两种同属的腔棘鱼仍然存活于世。比如1955年7月,在印度洋科摩罗群岛近海150-270米的深处,德国科学家们发现了最少15条这种鱼;1997年,在印尼的苏拉威西岛,人们发现了另一种腔棘鱼的近缘种;1998年7月,印度尼西亚渔民用深水鲨网捕捞到腔棘鱼,而这一地点距西印度洋腔棘鱼群栖息地约有1万公里;2010年,一支考察队又在南非的索德瓦纳湾发现腔棘鱼……

印尼腔棘鱼与科摩罗腔棘鱼有着很明显的不同—后者呈蓝色,而前者为棕色。因此,1999年在印尼发现的腔棘鱼曾被描述为新物种。现存的腔棘鱼主要属于矛尾鱼属,是肺鱼和四肢哺乳动物的近亲。

腔棘鱼的分布范围很广,但从1亿年前开始衰退,到7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它的踪迹便从地球上消失了,仅仅留下了化石。

这是世界上现今存活当中的最古老鱼类,在1930年代被渔民捕获两条之前,都以为这种鱼已经灭绝了。科学家本来也认为腔棘鱼只生活在非洲东部,但是,1997年,在印尼的苏拉威西岛(西里伯斯岛)发现了另一种近缘种 Latimeria menadoensis。2007年5月16日桑给巴尔(Zanzibar,又译占吉巴)位于东非坦桑尼亚东部一个岛上的印度洋沿海城市,渔夫捕获一条腔棘鱼(Coelacanth),这条腔棘鱼在一家濒海餐馆的鱼池内存活了十七个小时。法国、日本和印尼科学家已解剖了腔棘鱼,接下来还打算对它进行基因分析。

由于这条鱼是在靠近沙滩、水深只有一百零五米的地方捕获,因此科学家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印尼腔棘鱼的栖息水域是否比非洲腔棘鱼的还要浅。

腔棘鱼生活在海底洞穴中,头短,鳍呈肢状,可在海底爬行,以其它鱼为食,单条可达1.8米长、90公斤重。

研究显示,腔棘鱼的生长速度极为缓慢,雌性腔棘鱼要到50多岁时性成熟,而雄性腔棘鱼要在40岁到69岁之间性成熟。科学家们还研究了两个腔棘鱼胚胎,计算出最大的已发育9年、最小的已发育5年。科学家们认为,腔棘鱼的妊娠期至少为5年。 而生长缓慢的鱼类,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的影响。

种群现状

在1938年以前,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腔棘鱼早在6000万年前便已经灭绝了。直到1938年,在南非发现了活着的腔棘鱼。

所谓腔棘鱼,人们认为它第一次出现是在3.5亿年前的泥盆纪,曾经昌盛一时,分布在许多地方。腔棘鱼又称“空棘鱼”,英文名(coelacanths),由于脊柱中空而得名。由于科学家在白垩纪之后的地层中找不到它的踪影,因此认为这个登陆英雄已经告别了世间,全部灭绝了。在1938年,接近圣诞佳节的某一天,在非洲南部的科摩罗群岛附近,南非的博物馆员玛罗丽·考特内-拉蒂莫(Marjorie Courtenay-Latimer)在巡视渔民捕的鱼时发现的,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此鱼被推测是在约3.5亿年前出现,6500万年前即已绝灭的总鳍类(有穗边鳍的同类)中的一种腔棘鱼。总鳍鱼类不但能呼吸空气,而且能使用鳍来当作脚走路,这是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支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成为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支在陆地上屡受挫折,又重新返回大海,并在海洋中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与陆地彻底告别了。

保护级别

有关腔棘鱼的一些保护工作已经在实施。比如,《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命令禁止腔棘鱼贸易。现在,一个新的保护措施可能很快就会发挥效用:美国国家海洋渔业署(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Service ,NMFS)于今年3月初提议将腔棘鱼列为《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ESA)下的“近危”物种。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一名渔民日前捕到了一只腔棘鱼。这种鱼是恐龙时代的一种远古鱼类,曾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

科学家说:“腔棘鱼一旦离开它们生活的水域只能存活两个小时左右。然而,被渔民捕捞上来的这只腔棘鱼却存活了17个小时。”

在1938年以前,多数科学家都认为腔棘鱼早在8000万年前便已经灭绝了。直到1938年,在南非发现了活着的腔棘鱼。从此,腔棘鱼便被称为“恐龙时代的活化石”。

寿命接近1个世纪编辑 播报

人们先前认为腔棘鱼寿命最长为20年,但这一推测与腔棘鱼摄氧能力低、新陈代谢缓慢、繁殖能力低等生物特征不符,引发研究人员关注。 

2021年6月17日,法国海洋研究所的海洋进化生态学家布鲁诺·埃尔南德 [3-4]  等研究人员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当代生物学》)上报告说,有证据表明,腔棘鱼除了体型庞大外,还能活很长时间——可能接近1个世纪。 [2]  科学家通过使用偏光显微镜,发现了腔棘鱼鱼鳞上许多只有用偏光才能看到的细线。此前大家所认为的腔棘鱼鱼鳞上的一条粗线(鱼轮纹 [3]  ),其实是由5条细线组成的,而每条细线代表一岁。因此,腔棘鱼的年龄可接近一个世纪。 [4] 

世界纪录

最新报道的现存腔棘鱼类:一个腔棘鱼的近缘种在 1999 年被正式公布。在那之前,*已知的腔棘鱼是在 1938 年被报道的矛尾鱼。在此之前,人们认为这些原始鱼类在 6500 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腔棘鱼的鳞片非常坚硬,据说比普通玻璃的硬度要高 10 倍。(吉尼斯世界纪录) 

世界最古老鱼 

腔棘鱼在地球上活了4亿年。

文章源自鱼花网【www.fishbkw.com】-https://www.fishbkw.com/b/235.html

版权:《腔棘鱼 coelacanth qiāng jí yú 》由“鱼花网[www.fishbkw.com]”编辑整理,请勿采集、转载!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 恐龙鱼有哪些食物可以喂养?

    恐龙鱼有哪些食物可以喂养?

    恐龙鱼是肉食性的鱼类,对饲料接受能力强,什么小鱼、面包虫、红虫、动物内脏、鸡肉之类的照单全收,但内脏、鸡肉之类的混水,首选应该是小鱼。恐龙鱼捕食的方式一般为守株待兔,当小鱼游到嘴边时迅速咬住,然后象蛇一样吞掉,在饥饿的时候也会主动出击。有的鱼友说恐龙鱼主要靠嗅觉找寻食物,视力很差,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已经有146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恐龙鱼的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恐龙鱼的饲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恐龙鱼是热带淡水鱼,属古代鱼类。恐龙鱼饲养的鱼缸最好在100公分以上。因恐龙鱼喜欢挖掘沙子,所以鱼缸底部最好铺上4~6公分的沙子。恐龙鱼体格强壮,但如果水中硝酸盐浓度增加,抵抗力就会减弱,所以一定要持续地进行部分换水的工作缸恐龙鱼身体的结构比较柔软,因此对生活环境的大小要求不那么苛刻,对于30厘米左...

    已经有132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恐龙鱼的分类特点及特征

    恐龙鱼的分类特点及特征

    依据外貌这个分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是按照其外表特征划分的:第一类是金恐龙、青恐龙,这几种恐龙除去颜色和大小之外基本一样,头部比较短圆,上腭比下腭长一点,长相比较Q一些,背鳍一般为8个(青恐龙除外,6个),体形都比较小,30厘米左右。青恐龙,学名Polypterus palmas,最小的一种恐龙,鱼...

    已经有1123人阅读  查看更多
  • 恐龙鱼 kǒng lóng yú  Di

    恐龙鱼 kǒng lóng yú Di

    恐龙鱼是古老鱼类,和龙鱼、肺鱼一样属于活化石大型鱼类。 体格强建,不同种类生长速度不同。饲养不难,小鱼、小虾类的活饵和鱼虫均接受,冰冻南极虾、鱼粒类的食物也可喂食,基本不挑饵食 。...

    已经有59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为何小露脊鲸可以称为活化石?

    为何小露脊鲸可以称为活化石?

    人们认为小露脊鲸应该于2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该发现刊登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这也许能够帮助解释为什么这种迷一般的海洋哺乳动物看上去与现存的其他鲸类区别如此之大。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古生物学家费利克斯·马克思(Felix Marx)表示,银行卡现存的小露脊鲸几乎可以用活化石来形容,现代的观点...

    已经有967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矛尾鱼的存活证明生命力的强大!

    矛尾鱼的存活证明生命力的强大!

    人类偶然的机会捕获过矛尾鱼,但由于深水中比陆地上的压力大很多,它们出水后因不适应突然减压而很快的死亡。但是从形态上看,化石中的古老种类和现今生存的种类差别不大,只是今天的矛尾鱼体形大,胸鳍更大些,内鼻孔没有了,气鳔只留下一点点痕迹。而早期空棘鱼类的气鳔因向肺演化曾是很大的,推测是因为后来长久地适应深...

    已经有932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矛尾鱼对人类有哪些价值?

    矛尾鱼对人类有哪些价值?

    世界上最珍稀的鱼就是“矛尾鱼”,又叫“拉蒂迈鱼”、“康别沙鱼”。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东伦敦港附近查伦台河口外5,6公里处的印度洋里,渔民们从80米深的海水中捕捞到一条长153厘米、重57,7千克的怪鱼。这条鱼全身披覆着粘滑的大形圆鳞,发出美丽的蓝艳艳的光泽,它居然顽强地在甲板上挣扎了3个小...

    已经有731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矛尾鱼是怎么命名与发现的?

    矛尾鱼是怎么命名与发现的?

    真正捉到的第一条矛尾鱼是在东非沿海。1938年圣诞节前的一天,“涅尼雷”号渔船的渔民们像往常一样在马达加斯加附近的科莫罗斯群岛鲁麻河入海口处捕捞,渔民们不仅收获颇丰,还捕捉到一条奇鱼让大家兴奋不已。这条闻所未闻的怪鱼全身上的鱼鳞似铁甲,尾鳍似短矛,不知什么来头,就有人戏称它为“大海蜥蝎”。4个小时过...

    已经有1165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

    矛尾鱼 Latimeria chalu

    矛尾鱼(学名:Latimeria chalumnae)体长2米,是腔棘鱼目矛尾鱼科的*种,是*现生的总鳍鱼类。原以为总鳍鱼已经全面灭绝,但于1938年渔民捕鱼时竟发现了活体,后又多次在同一海域成功捕获,故被称为“活化石”。主要分布于南部非洲东南沿海。矛尾鱼一般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水中。肉...

    已经有484人阅读  查看更多
  • 盘点让人害怕的几大凶猛的海洋生物!

    盘点让人害怕的几大凶猛的海洋生物!

    虎鲸虎鲸是一种大型齿鲸,身长为8-10米,体重9吨左右,头部略圆,具有不明显的喙;背鳍高而直立,弯曲长达1米;身体黑、白两色。两翼骨远隔开。颞窝大。下颌骨相对较短。在上、下颌每齿列有10-12枚圆锥形的齿。嘴巴细长,牙齿锋利,性情凶猛,食肉动物,善于进攻猎物,是企鹅、海豚、海豹等动物的天敌。有时它们...

    已经有889人阅读  查看更多